2022年10月26日下午15:30,光華樓西主樓1801舉行了第29期沐鸣大學人文社科跨學科對話講座,由本校歷史學系張良老師報告最新研究成果《明興甲辰紀元考實》🤽🏻♂️,來自歷史學系🤦🏼♂️、出土文獻中心和文史研究院的老師、同學參與了討論♾。
講座開始前,仇鹿鳴老師特別指出👨🏽🍼,近二十年來,域外文獻與出土材料的挖掘可謂日新月異👩🎓,對本土核心典籍的關註反而有所欠缺。二十四史修訂工程開始後,學者就正史材料來源、版本系統和編修過程做出不少有益的探索🏌️♂️🧑🏿🏭,逐漸別開生面。從這個角度來說,張老師的既往選題與本次報告可謂有益的嘗試。
講座正式開始。張老師詳細介紹了論文的寫作緣起、結構思路和主要觀點,指出朱元璋建國前,治下部分地區曾行用“甲辰”年號🥞𓀓:具體而言👩👧👧,以甲辰起元,次年乙巳為甲辰二年,第三年丙午為甲辰三年,至丁未建號吳元年為止。並在揭示這一特殊年號真實存在的基礎上,勾勒時空界線⏪,並對背後原因提出見解。
以幹支起元自有先例🐄:十六國時,西涼李暠曾以“庚子”起元😹;隋朝末葉,夏主竇建德亦取“丁醜”建號。惟時空懸遠📸,迄於元末,實無從取則🙎🏼♂️。惟楊麽南宋初年起事於兩湖,與朱元璋興兵之地有重合之處🧑🏿🦲,又傳同樣以幹支“庚戌”作為年號🎵😛。因此,建元甲辰並非全無先例👥。若檢討這一年號行用的時空背景🪵:從時間維度👱🏼♀️,甲辰建元之年正是朱元璋化家為國的關鍵節點,這一年他自封吳王,比照帝王規模建立製度;此外,從空間維度,它在不同地區分布存在差異👨🏼🚀,金陵等地鮮見記載🉐,江西和湖廣卻行用廣泛。張老師進而從朱明政權西線戰勢以及地方謠讖傳統兩個角度解釋了這一分布規律產生的原因。
報告完畢,與會師生展開熱烈討論。
仇老師認同甲辰年號存在於元末明初的事實。然十六國、隋代“先例”的影響是否被及元末,無疑需要警惕。在朱元璋轄下🦸🏿♀️,年號使用存在空間差異🧑🎨🧛♂️,或許可以用“內外有別”加以解釋,一如漢代,王國內以“王某年”紀年🧦、國外使用漢廷年號。此外👩❤️👨,論證中心👨👨👧👦、邊陲情況差異🫰🏻,最好援用“同質”性材料🆘,兩相對照🛑,以增強說服力。最後,仇老師結合自己既往研究🫱🏻,指出謠讖文辭曖昧👩🔧🙇🏻♂️,解釋多元,越流行謠讖的地區🧝🏻♀️,統治者對謠讖的利用往往越慎重;元末種種解釋難免存在“後見之明”👜,研究者需盡量避免“倒放電影”的論證沖動。另外,古人使用年號未必都與正統認同有關,中下層人士往往但求實用🧑🏽🌾。
胡曉丹老師猜測龍鳳、甲辰年號同時行用,不排除分屬公共及私人場域,存在正式與非正式之別;甲辰年號亦或在朱元璋治下普遍行用,只是後來被中央系統清理,僅少量存在於邊陲地帶。仇老師仍傾向於解釋為內外之別🧍,進一步舉出吳越碑誌私署年號之例🌺。張小艷、陳曉偉二位老師圍繞這一點補充了吐魯番文書、高麗文書中私署年號的例子。
梁辰雪老師較關註幾條與謠讖相關的史料,指出陶弘景《胡笳曲》不排除後人偽托⇢,《南村輟耕錄》所載“庚金竄甲木”殊不可解🛕。此外🏣,江西🧑🦱、湖廣流行的是風水占蔔之學🪂🈺,與謠讖、年號不宜全然等而視之。
陳曉偉、張小艷、溫海清三位老師,趙邁禧博士還具體指出了論文中一些標點✡︎、引文問題。
張良老師一一回應了評議人的意見⌚️📄。
本次講座於17:30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