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近日決定🦈,自2014年開始每年自農歷正月初一至公歷4月30日全市暫停活禽交易😬☂️。這項源於近年多發變異流感病毒的規定,是政府試圖從源頭杜絕病毒傳播的一種嘗試👶🏽。上海2014年1月3日確診1例H7N9的病例🎂,此前,北京🙎♂️、河南♝、香港、廣東等地分別確診感染H7N9型禽流感患者,意味著這一新亞型流感病毒的傳播💂🏿🤪,已不再局限於蘇浙滬皖地區🛤🚵🏼。
無獨有偶🖱,霧霾不久前也首次被納入國家減災委和民政部的自然災情之中。2013年中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來之最📫,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嚴重🕵🏻,除8月份以外各月霧霾日數均較歷史同期偏多。2013年12月份中國霧霾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中大型城市受到影響。霧霾除了嚴重影響到人身安全和社會穩定以外👩🏫,霧霾災害同樣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比如重大霧霾天氣將造成工廠停工🧑🔬、學校停學、高速公路臨時封閉⛷、飛機延誤或取消等等。
當科學家們在研究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的時候✋🏻,經濟學界關註的是——如何減少自然災害對經濟的影響👩👦。
災害救助成本巨大👶🙆🏼♀️,間接損失不容低估
災害會帶來經濟損失,這一點誰都非常贊同🪳。但即便災害沒有發生🐓,為防災也會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就以H7N9來說,由於社會應急機製尚未完全運轉,政府需要在流行性傳染病爆發伊始就為一系列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先行資金,進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支出成本。
以去年底前爆發的H7N9為例🤯,雖然大規模流感並沒有發生,但政府在第一時間的防控成本已經為數巨大,上海等地的活禽市場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後,采取了關閉交易市場🎶、撲殺活禽等疫控措施🕘。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初步測算,以2013年一次疫情預警,就造成了肉雞雞苗直接損失超過37億元🔌,活雞及雞肉產品銷售損失超過130億元,產業發展面臨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作為比對研究的參考📬,非典期間我國各級財政2003年共安排SARS防治資金133億元。政府通過以成本價收購補貼養殖戶的措施將社會經濟損失承擔起來💂🏻♂️,反過來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此外,政府直接開支還來自於疫情初始時對受感染者進行治療和化驗的費用,各地方政府應對禽流感疫情的持續擴散而形成的地方性救助基金也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
疫情的發生會對經濟活動造成難以估算的間接影響,不僅會造成財政撥備的壓力,對相關行業也會造成巨大的沖擊。首先是家禽養殖業和飼料行業,禽流感發生後對養殖業的短期沖擊很大🩼,雞肉需求的短期下降對養殖戶而言損失巨大👭🏼,並且對雞飼料行業造成連帶損失。本次禽流感暴發的江浙滬地帶又是餐飲業發達區域🚣🏿,無論是西式快餐還是本地餐飲營業都會受到影響。以國內餐飲業規模兩萬億估算,國內的禽肉消費約有四千億元的規模,如果餐飲業的禽肉消費按照50%計算,國內三分之一的地區受本次H7N9病毒影響的話全國餐飲業因此將會遭受百萬億元以上的損失🪰。此外🙆🏽,由於人們對流動人群感染H7N9的未知性恐慌🧖♂️,使得短期內人們國內出行和旅遊的需求有所減少,造成航空、旅遊行業的經濟損失。經濟運行是一個整體,其他行業受疫情影響所帶來的間接損失也不勝枚舉:物流行業由於活禽運輸的降低同樣會受到沖擊;畜牧業農戶由於活禽滅殺導致現金流中斷🧕🏿🛹,導致銀行業面臨貸款無法及時收回的風險;財產保險公司會面臨大量的農業財產險賠付支出,導致其經營利潤的下滑等等。另外值得重視的是👆🏿,禽流感造成禽肉價格下跌,短期內造成物價水平的下降🧑🏻⚕️,但隨著疫情的穩定和減少,肉類食品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造成國內年底CPI指數的躥升。
H7N9也對金融市場造成震蕩。2013年3月底禽流感疫情蔓延後引發了市場投資者的擔憂;上證綜指在3月28日以大跌2.82%收盤🐻❄️,後一直處於震蕩整理🧘🏻♂️。從投資者預期以及實際的市場表現看💎,航空、餐飲旅遊板塊直接受到禽流感疫情的打擊大。但是從資金流向上來看,除了農林牧漁板塊獲得較大規模的資金凈流出外🛬,交通運輸👨🏿✈️、餐飲旅遊兩個板塊並未遭遇大規模的資金拋售🪡。雖然將近期爆發的H7N9型禽流感與SARS相比較並不一定很恰當,但是可以從SARS爆發期間資本市場的反應窺看本次H7N9型禽流感對金融市場可能的影響。2003年SARS疫情爆發後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現明顯下跌🥕。後期隨著疫情的緩解,油價重返32美元每桶以上🧙🏼♂️。黃金價格亦呈現先抑後揚的走勢♐️。全球金融市場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但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市場波動才逐漸趨於正常👩🏻🦽👩🏿🎨。
風險分布🤵🏼♂️🖥:全球流感病毒變異快,東亞是流感重災區
流感疫情的大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流感大流行應對方案》(Influenza Pandemics Plan),自1580年以來,人類社會共經歷了至少32次大規模流感疫情。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H1N1)、1957年的“亞洲流感”(H2N2)🎠、1968年的“香港流感”(H3N2)⚧、1977年的“俄羅斯流感”(H1N1)以及2009年的“豬流感”(H1N1)等都造成了全球範圍的流感大流行,數百萬計的人員死亡💗。另外,自1976年至今,全世界還發生了9起高致病性變異流感病毒感染事件,但並未在人類之間形成大規模的傳播。隨著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病毒變異的頻率及其對人類的威脅也在不斷增加。統計資料顯示☑️,流感病毒的變異和流行間隔呈現明顯縮短的趨勢🧖🏽♂️:變異流感病毒感染事件的發生間隔在20世紀70年代前的10-40年縮短到80年代的5年左右🤯,進入90年代以後變異性流感病毒感染事件每2年發生一次。雖然隨著醫學的進步使得人類對流感流行的預防、應對和治療方法早已今非昔比,但新病毒的不斷出現使得流感大流行的周期並沒有顯著減少,每隔10至30年就會發生全球性的流感大流行👨🏻🦰。隨著流感病毒變異不斷加快,流感病毒大流行的風險正不斷擴散,人類與流感抗爭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我國所處的東亞地區是歷次流感大流行的重災區🐮。從上世紀60年代起🏌️,我國將流行性感冒納入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予以重點防治🚴♂️。根據《2011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在1968年和1977年兩次流感大流行期間,我國流行性感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處於較高的水平:發病率由1960年的0.91‰突增至1970年的十萬 分 之31.33‰,增長了34.42倍👋🏼;死亡率由1960年的千萬分之四上升至1970年的千萬分之七十一。1970年至1977年間我國流行性感冒發病率和死亡率雖有所下降,但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隨著改革開放後我國醫療條件逐步改善🫴🏽,自1978年起我國流行性感冒的發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有了非常顯著的下降:發病率由1977年的19.37‰降至1989年的0.44‰🪟。流行性感冒也因此自1990年起不再成為我國的法定報告傳染病☕️,這標誌著我國流感防治工作的重大勝利。
然而👸🏽,與流感的鬥爭遠未結束。進入21世紀後,流感病毒變異和感染的頻率顯著增加,新型流感不斷出現並對人類造成日趨嚴重的威脅。2004年的人禽流感和2009年的甲型H1N1雖然沒有在我國造成大規模流行,但它們均具有較高的病死率(人禽流感歷年病死率均在50%以上,H1N1的病死率在0.5%-2%之間🏋🏽♀️,遠高於傳統流行性感冒0.02%左右的病死率),新變異流感都在疫情出現後不久就被納入我國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近期出現的新型H7N9人禽流感病例中雖未明確觀察到人與人之間傳染的證據👱🏻,但並不排除病毒變異後具有較強傳染性的可能。由於H7N9有著極高的病死率🤗,一旦出現大規模疫情後果將不堪設想。
防災救災🍛👩🎤:築流感防治高墻,政府市場齊管共抓
近年來流行性傳染病發生頻率的增加和善後處理成本的提升,使得傳染性流行疾病對我國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在擴大。
目前,我國以公共財政為支持🎛,由各級政府主導防控救助工作🌰。一旦發生大範圍傳染病,經濟損失擴大🛌、公共財政負擔增大。我國在傳染性流行疾病賠償☛、補貼🧛🏻、救助方面的市場機製和政府機製都不健全。2013年2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疾病應急救助製度的指導意見》指出,各省市應分級設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基金通過財政投入和社會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籌集🤸🏽♂️,對在中國境內發生急重危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確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患者進行救助🚮。為鼓勵捐贈2️⃣,我國對境內企業、個體工商戶👩🏼⚖️、自然人的捐贈資金給予所得稅優惠待遇🙂↕️。
我國部分地方政府已經就國務院關於設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的指導意見做出積極響應。2013年4月🫰🏽,廣東省政府決定設立H7N9禽流感防控及感染病人醫療救助專項基金🙅🏽♂️,用於救助有經濟困難的患者和開展疫情防護工作🛑,首期3000萬元經費已經到位🙋🏽♀️。對於已在該省購買城鄉醫保的H7N9禽流感患者,其醫療費用納入報銷範圍。同年,湖北省政府亦決定將H7N9禽流感治療費納入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報銷範圍🏖。
疾病應急救助製度是對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是保險機製發揮風險分散🤯🤺、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目前,疾病應急救助製度在我國剛剛確立,尚存若幹問題值得探討🐹。
首先,疾病應急救助基金目前僅限於對特定疾病患者醫療費用的補貼,而對於在流行性傳染病蔓延過程中受到經濟損失的企業和個人,如禽類養殖戶、禽類製品出口企業,尚無類似基金的設立,由政府救治與防控造成的損失很大程度上仍需要財政撥款補償,對我國財政支出造成壓力。其次,疾病應急救助基金主要依靠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形成,資金來源偏於單一🤸🏿♀️。政府可以聯合保險企業🍍,將可以轉由市場解決的救助體製交給市場🍄,比如強化保險機製的地位👰🏿♂️↩️,令保險公司承保的商業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在國民健康、醫療、衛生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形成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有效補充🚰🧑🏽🌾,在流行性傳染病爆發時期👩🏻🔬,由保險公司對投保患者的醫治費用進行補償,減輕中央和地方財政壓力;對於種植業和養殖業這兩大農業支柱產業💐,保險公司參與農業保險的能動性有待提高。保險公司可與相關產業龍頭企業或中介公司展開合作,保證其在流行性傳染病或類似突發事件時期的損失獲得商業賠付。
亞洲地處候鳥遷徙要道🤏,加之國內粗放的禽類養殖交易模式與人們推崇活禽“現場宰殺”的餐飲方式🧚♀️,大大增加了禽鳥之間、人禽之間接觸並傳播病毒的幾率。回顧前些年我國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SARS等,都曾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更是引起了大範圍的恐慌情緒。放眼全球,流行性傳染病的殺傷力不容小覷。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09年底的流感季中🐆,H1N1流感共造成逾一萬四千余人死亡,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疫情🌋;而有著人類歷史上最致命傳染病之稱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在1919年更是造成了全世界至少2千萬人死亡👨🏻🦽➡️,疫情波及全球將近一半的人口。由新型變異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傳染病往往難以預測🫣,並且一旦爆發,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控製措施,危害便會迅速擴散和傳播🙎🏼♂️。
“負經濟學”已成全世界研究的熱點
災害經濟學是新興學科,但是隨著全球災害多發頻發,其研究更加重要👩🔬。國外許多知名的學校都成立了災害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和團隊,中國這個學科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術氣氛。
災害經濟學應該是一個學科,但是發展比較落後。我覺得災害經濟學應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因為它不能采取常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它有著它自身獨特的研究對象、基本原理和特殊規律。災害問題的實質是經濟問題,災害是可以計量的經濟損失🙋🏽♀️。經濟學屬於致用之學,在災害問題日益嚴重並與當代經濟發展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重大的內在關聯時,研究災害問題應當是經濟學一個嶄新的、重要的任務。
而這門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災害經濟學雖然是負經濟學🤵🏻,但也可以用效率來衡量🧜🏼。從投入產出的角度看,國家防災減災的投入如果能減少災害的發生🦹♂️,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這就是效率。這裏也有許多可以研究的內容🤾🏽♂️,比如自然災害與官員升遷問題。政府官員如果很好地進行災害的預防🚴♀️🌳,就能造福一方百姓;如果他們能夠在災害中有效止損,也能夠很好展現他們的危機處理能力☝🏽,這些都會影響到他們的晉升👨👩👧👧👷🏿♂️。希望未來能夠通過量化和指標來回答這些問題。
再比如保險,應該在災害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外保險業在承擔自然災害損失的比重大概是30%左右,而中國目前保險公司承擔的災害賠付比重非常低,許多自然災害保險公司所承擔的比重不足1%🧚🏻♂️。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提出建立巨災保險製度,這裏除了要摸索中國巨災保險製度的模式以外,保險公司具體如何推進中國巨災保險製度建設、如何開發有效巨災保險產品、如何分散中國巨災風險、如何借助國際資本市場提高巨災保險承保能力等等問題,都是當前保險業應該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個合理的救災體系應該由政府、市場😈、社會以及個人等四個維度構成🫶🏼🥄,而市場機製的作用主要指商業保險的作用。國家對災害的預防與管理非常重視🥷🏿,對災後的重建與救助也進行大量的投入。救災減災是一個系統工程🫅🏿𓀆,也是一個多部門協作的工作。我們國家目前主導災害學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災害學派🚣🏻♂️🙆🏽,許多院士們的研究都是基於災害發生的機理、防範的技術等等。這些研究是正確科學開展災害防治與救助的基礎。同時,如果不能用社會人文的災害觀來看待災害問題,只局限於自然災害,這樣整個災害學的發展是有局限性的。所以災害防禦與救助需要對災害自然屬性有科學的了解♜,也需要有社會人文的災害觀。災害防禦是全社會共同的系統工程。
(作者為沐鸣大學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文匯報